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展開選單
展開搜尋
:::

觀音‧觀鷹

觀音‧觀鷹

節慶資訊

  • 地點:觀音山區
  • 主辦單位: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

觀音山屬大屯火山群,火山噴發形成十八連峰,宛如一尊仰躺朝天觀音像因而得名,最高峰硬漢嶺海拔616公尺,擁有360度環狀視野,可眺望大屯山群峰、淡水河口、關渡平原等。

每年秋季成群猛禽飛往溫暖南方度冬,春天再北返繁殖地,位於淡水河左岸的觀音山,因特有的壯麗景緻與自然生態成為臺灣猛禽往返遷徒的必經路徑,每年四、五月間觀音山區約可見到十餘種猛禽,其中又以赤腹鷹、灰面鵟鷹、鳳頭蒼鷹、大冠鷲等「觀音四秀」為多。

觀音觀鷹

觀音山生態特色

觀音山為北臺灣日猛禽重要棲身地,臺灣31種日猛禽,觀音山記錄到24種,地理位置上,觀音山位於淡水河西側,緊鄰臺灣海峽,距臺灣本島最北的富貴角僅18公里,因此觀音山為猛禽北返離開臺灣,進入水域前的最後一個停棲點。每年4-5月可見成群的赤腹鷹、灰面鵟鷹排列成隊,向北而去,政府與民間團體會於此時舉辦「觀音•觀鷹」系列活動,透過生態駐站解說、圖表、影片與生態講座等,是賞鷹最佳時機。

大冠鷲

大冠鷲【臺灣特有亞種,普遍留鳥】

  • 特徵:雄鳥大致上為暗色,胸及腹部散布著白色斑點,尾及翼下有醒目的白色寬帶。頭頂有短羽冠,警戒時豎起羽冠。眼睛、臘膜及眼先黃色,腳為土黃色。
  • 飛行習性:利用熱氣流飛行,速度緩慢、振翅有力,有明顯寬而圓的翼型,水平滑翔時翼尖稍上揚。盤旋時翼平展呈淺V形。翼上及尾羽中央具有很寬的白帶;從下方看這些白色帶連成一線,成為辨識的特徵。
灰面鵟鷹

灰面鵟鷹【臺灣地區春、秋季普遍過境鳥】

  • 特徵:體型中型,喉部白色有灰色的中線及側線。成鳥胸腹為褐色,其間有白色橫斑,常在獨立樹或是旗竿、柱子上棲息,雙翅收起時幾乎與尾羽同長。成鳥眼為黃色,臘膜為橙黃色,腳為暗黃色。雙翅狹長而窄,翼尖型。
  • 飛行習性:遷移時會利用山頂氣流盤旋飛高後,再飛至下一個山頭。成小群或大群集結飛行。
赤腹鷹

赤腹鷹【臺灣地區春、秋季普遍過境鳥】

  • 特徵:體型小型,成鳥上半身為石板灰色、藍灰色或淡灰色。翼尖長,翅尖收起時僅達尾部的一半。雄成鳥眼睛紅色,雌鳥黃色。腹部白色,胸、胸側為淡紅褐色。
  • 飛行習性:小型的猛禽,有長而尖的翅膀,相對較短的尾。雌鳥上身褐灰色,有時有三到四條不明顯的尾帶。成鳥飛羽翼尖為明顯黑色,幼鳥無。
鳳頭蒼鷹

鳳頭蒼鷹【臺灣特有亞種,普遍留鳥】

  • 特徵:體型中型,棲息時常在樹林隱蔽處,不甚明顯。習性並不羞怯,常在開闊的樹頂及枯枝上發現。雌、雄個體外形相似,但是雌鳥明顯體型較大,雌鳥平均比雄鳥大8~15%。
  • 飛行習性:小到中型的猛禽,飛行時頭部明顯前伸,寬而稍短的翅邊緣較圓。常在樹林間獵食,振翅快速。領域性極強,盤旋飛行時,雙翅常會有下壓或抖動動作。
最後更新日期:2024-03-01
:::
您附近的景點
您可能有興趣的